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學研究方法
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 
開課學期
100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林國明 
課號
Soc7016 
課程識別碼
325 M999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318 
備註
本系碩士班一年級必修。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02socmethods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主要從實作的關切角度來介紹社會學的研究方法。社會學方法具有多元典範的特質,本課程只能擇要講授。除了研究過程中所碰到的一些跨越不同方法典範的議題,如形成研究問題、文獻回顧和概念分析之外,本課程所介紹的方法,就資料蒐集和分析而言,偏向質性的田野研究和歷史研究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是要帶領同學探索如何做好研究,以建立有效的社會學知識;這樣的探索,當然會觸及知識論和方法論的層次,但高玄的抽象討論並不是我們的目的,請同學不要帶著賣弄知識的態度來上課。謙遜地學習如何動手做研究並認真地反省、討論研究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,是我對修課學生的期待。大量的作業要求,指定教材以及研究作品的閱讀,都在幫助修課者在研究的旅程中腳踏實地的探索出自己要走的路。 
課程要求
1. 出席與積極參與討論是基本要求。
2. 每週作業:每週根據我的指示或提出的問題,撰寫兩頁的短評。每週作業必須在星期二下午兩點前,寄給我及其他修課同學。每位修課者在上課之前,必須讀過其他所有同學的作業,準備在課堂上回應。
3. 課堂報告:每週上課時,會抽點三到四位學生針對我在每週作業中提出的問題做口頭報告,並抽點未做口頭報告者回應。每人都應在上課前做好口頭報告的準備。
4. 分組報告:全班分成三到四組,每組針對一本研究範例做口頭報告。報告內容涵蓋全書(包括其他同學沒看到的部份),著重在方法的討論,必須指出這部著作在研究方法上的貢獻和限制。
5. 期中報告:修課學生從第二週起必須選定一個田野,自行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田野觀察(應寫田野筆記)和深度訪談,並用資料寫成一篇五千字的田野報告。報告應以「深描」的方式來詮釋觀察現象的意義。詳細寫作指示將進一步說明。
6. 期末報告:選擇任何你感到興趣的重大社會事件,對它的發展歷程,利用敘事方式,進行歷史分析。也就是,利用你在歷史社會學部分所學到的方法,使用過程的觀點,分析一連串具有因果關聯的事件,如何在時序中開展,導致你所關心的結果。文字在六千字左右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第一週 2/22 課程介紹

第二週 2/29 研究問題與研究對象的建構
Robert R. Alford著,王志弘譯,2011,好研究怎麼做──從理論、方法、證據構思研究問題,群學 (第二章)
畢恆達,2005,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,p.7-23
Booth, Wayne C, Colomb, Gregory G, and Joseph M. William. 2005. The Craft of Research. 3rd edition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pp.35-67 (ch. 3 “From Topics to Questions”, and ch.4 “From Questions to a Problem”)

【作業】
(1) 假設你可以做任何你有興趣的研究題目。請你根據Booth, Colomb, and William (2005)所建議的操作指引,請用一段話,以下列的句型結構來說明從有興趣的主題(topics)中,提出範圍明確的研究問題(research questions),這個研究問題有什麼理論和概念上的重要意義,可以解決什麼實際的問題?
句型: I am working on ________ because I want to find out _______ in order to ______, so that ________。(請寫中文)
(2) 回想一下你曾經閱讀過的社會學著作,哪一部著作問了個非常好,讓你印象最為深刻的社會學的問題?請說明為何你認為作者提出的問題問得好?你評價問題好壞的基準是什麼?(五百字以內)
(3) 以一千字的篇幅,為這部「問了個好問題」的社會學著作寫個導言(亦即將原著加以改寫)。寫作時,請務必簡要而精確地說明作者所要研究的現象,這個(些)現象所呈現什麼謎題(puzzle)?有何值得「問題化」(problematize)的?由此來鋪陳研究問題。請努力把研究現象說清楚,並說服讀者這個研究問題所具有的重大的社會學意義。(一頁)
(4) 閱讀同學所改寫的導言,選出一篇你認為寫得最好的。我們會在課堂上討論。

第三週 3/7 文獻回顧
Becker, Howard. 1986. “Terrorized by the Literature” pp. 135-149 in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: How to Start and Finish Your Thesis, Book, or Article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
畢恆達,2005,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,p.25-70
Skocpol, Theda, 劉北成譯,1998[1979],《國家與社會革命》,頁3-37台北:桂冠
Putnam, Robert D., 1993, Making Democracy Work: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. . Princeton, NJ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, pp1-16
Ertman, Thomas. 1997. Birth of The Leviathan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 Pp.1-34

【作業】
(1) 比較Making Democracy Work, 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, 和 Birth of the Leviathan 這三本經典著作的文獻回顧,各有何特點?(一到兩頁)
(2) 請你想想過去的閱讀經驗。有的作者文獻回顧寫得很好,有的寫得差。你評價文獻回顧寫作好壞的標準是什麼?把這些想法記下來,到課堂上和大家分享。
(3) 在你有興趣的社會學領域中,目前辯論最激烈的議題、最熱門的研究主題或題目,或最流行的概念是什麼?列舉其一,帶來課堂上與大家分享,並告訴我們,你怎麼知道現有的知識景況?並想想,有必要去參與當前激烈的辯論、研究熱門的主題,或使用流行的概念嗎?

第四週 3/14 概念
Sartori, Giovanni. 1984. Social Science Concepts : A Systematic Analysis. Beverly Hills, Calif. : Sage Publications.

【作業】
請以不超過兩頁的篇幅完成以下的要求:
(1) 請舉一個社會學概念,列出至少三種你認為在當前的文獻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定義(務必註明文獻出處),引用Satori 對概念形成的討論(例如,字詞的意義有無模糊不清?意義是否明確地關連到指稱的經驗現象?)對這些概念的定義提出批評。
(2) 請依 Sartori的建議來重構這個概念 (蒐集具有代表性的定義,萃取這些定義的核心特質,再將這些特質有意義地組織起來)。請讓你的概念定義適當而簡潔,並有區辨力,能夠判定哪些事物是座落在概念範疇之內。說明為何你的定義較優。
(3) 請試著改變一下概念的定義(增加或減少特質),看看概念的界線區辨力是否隨之改變(例如,將「政治參與」的定義由「公民試圖影響政府政策的行動」,改為「公民利用制度化的手段,來影響國家權力和政府政策」,某些行動將被「政治參與」的新定義所排除)。
第五週 3/21測量與操作化
Putnam, Robert D., 1993, Making Democracy Work: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. . Princeton, NJ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 63-162【分組報告一】

【作業】
(1) 討論Putnam的著作中所使用的指標,是否能測量到相關的概念(eg. Government performance, civic community)?整體而言,本週的教材在研究方法上對你有何啟示?(一頁)
(2) 舉出一個概念,說明既有的文獻如何將之操作化?(指名出處)請加以批評,並提出你自己的操作化方式,並解釋為何你的操作化方式較優?(一頁)

第六週 3/28 深度訪談與田野觀察
Emerson, Robert et al. 1995. 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. Pp. 39-79, 100-107.
吳嘉苓,出版中,〈訪談法〉,瞿海源等編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,東華

【作業】
(1) 影印你撰寫的田野筆記,上課時交給我(不必給全班)。
(2) 對照你目前正在進行或曾經做過的田野觀察與深度訪談,本週教材對從事深度訪談與撰寫田野筆記有何啟示作用?

第七週 4/4 春假

第八週 4/11田野關係
John Lofland, and Lyn H. Lofland, 1995, Analyzing Social Setting: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,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, pp. chapters 3-4, pp. 31-65.
Sudhir Venkatesh,賴盈滿譯,2009,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,台北:遠流

【作業】
《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》一書所揭露的田野經驗,和你自己的田野經驗,以及讀本中Lofland & Lofland 所討論的進入田野的策略、如何與田野中的成員建立關係和相處、如何處理在田野中的情緒壓力與倫理困局、研究者身分的轉化等議題,有和呼應或不同之處?請詳加討論。
第九週 4/18田野資料的過錄與概念化(碩士論文觀摩)
Charmaz, Kathy (2008). Constructing Grounded Theory: A Practical Guide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. London: Sage Publications. Ch. 3.
洪伯勳,2010,製造低收入戶─鄉愿福利國家之社會救助官僚實作,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
【作業】
(1) 閱讀洪伯勳的碩士論文,請特別留意他如何使用田野資料來描述和重構社會現實,如何對現象進行分類。請討論他將田野資料概念化的成就與(或)缺陷。(一頁)
(2) 根據你過去做研究寫報告的經驗,進行質性資料的coding 與概念化常碰到的問題與困難是什麼?本週的教材對你有何啟發?(一頁)

第十週 4/25詮釋與描述
Geertz, Clifford. 1973. “Thick Interpretation: Toward an 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.” pp. 3-30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. New York: Basic Books.
Geertz, Clifford,劉東、黃平譯,1999 [1973],〈深層游戰;關於巴里島鬥雞的記述〉,《文化的解釋》,頁484-534,南京:譯林。
◎ 繳交五頁的期中報告(4/23中午前寄給全班)

【作業】
(1) 請以Geertz的著作為例,並對照你的田野寫作,說明研究者如何進行意義的詮釋?以及如何評價一個詮釋是好的,有效的(valid)詮釋?(一頁)
(2) 閱讀同學的期中報告,選出一篇你認為寫得最好的,準備在上課時發表評論。

第十一週 5/2田野寫作:研究名著賞析
Annette Lareau. 2011. Unequal Childhoods: Class, Race and Family Life,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; 2 edition. Pp. 1-103 (瀏覽 312-332; 345-364方法與理論的反省)【分組報告二】

【作業】
(1) 討論作者如何以書寫的文本來做論證和呈現證據;
(2) 整體而言,本書在民族誌研究的方法和書寫上給你什麼啟示?

第十二週 5/9歷史社會學導論
林國明,出版中,〈歷史研究法〉,瞿海源等編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,東華
Abrams, Philip1982. Historical Sociology. Ithaca, NY: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, pp. 1-17.
Skocpol, Theda. 1984. “Emerging Agenda and Recurrent Strategies in Historical Sociology,” in T. Skocpol ed. Vision and Method in Historical Sociology, pp. 356-390. New York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
【作業】
到目前,你已經閱讀完《好研究怎麼做》了。請將該書對照本週所閱讀的文本,說明你認為什麼樣的社會學研究算是「歷史的」研究?Abrams說,「所有的社會學研究都應該是歷史的研究」,你同意他的觀點嗎?為什麼?你認為一個研究可能同時將歷史的,詮釋的、多變項的取向結合在一起嗎?

第十三週 5/16鉅視結構比較分析及批評
Skocpol, Theda, 劉北成譯,1998[1979],《國家與社會革命》,頁37-225台北:桂冠
Kiser, Edgar and Michael Hechter. 1991. "The Role of General Theory in Comparative-Historical Sociology "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7:1-30.
Goldstone, Jack A. 1997. "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Comparative Macrosociology." Comparative Sociology Research 16:107-120.

【作業】
想像你是 Theda Skocpol,請從「鉅視結構因果分析」的立場,回應 Kiser and Hechter,和 Goldstone 的批評。

第十四週 5/23過程、時間與路徑依賴
Mahoney, James. 2000. Path Depend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. Theory and Society 29: 507-548
林國明,2003, 到國家主義之路:路徑依賴與全民健保組織體制的形成,台灣社會學,5:1-71

【作業】
請以《到國家主義之路》一文為例討論:
(1) 在路徑依賴的分析中,研究者如何判定「前面發生的事件影響後來事件的發生」?路徑依賴的分析,有沒有可能提出貫穿整個時間過程的「整體解釋」?
(2) 歷史個案研究有無必要使用比較方法?如有必要,使用比較方法的目的為何?如何進行比較?個案研究的結論,有沒有概化的可能?

第十五週 5/30結構、事件與歷史敘事
Abrams, Philip. 1982. Historical Sociology. Ithaca, NY: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, pp. 190-226.
Sewell, William H. Jr., 2005. “A Theory of Event” in Logics of History: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.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 Pp. 197-224
Griffin, Larry J. 1992. "Temporality, Events, and Explanation in Historical Sociology: An Introduction." 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 20:403-27.
柯志明,出版中,〈跨學科的歷史研究〉,瞿海源等編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,東華

【作業】
(1) 請從本週的指定閱讀中,討論歷史過程裡事件 (event) 與結構 (structure) 的相互關係,以及敘事方法如何處理事件與結構的關係而做出因果解釋。
(2) 舉出你正在進行的研究實例,說明該如何建構「事件」,使我們可以從事件中看到結構與行動的交互作用。

第十六週 6/6歷史敘事名著賞析
Abrams, Philip1982. “Transition to Industrialism: Class Formation and Class Struggle,” in Historical Sociology. Ithaca, NY: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, pp. 33-72.
蕭阿勤,出版中,〈敘事分析〉,瞿海源等編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,東華
馬克思,1972,路易(8447)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,於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》,第一卷,603-703,北京:人民出版社

【作業】
(1) 在〈路易(8447)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〉這部著作中,「結構」指的是甚麼?請舉出個「事件」,說明從「事件」中,我們如何看到「結構」和「行動」之間的關係,亦即,結構如何促發或限制行動?並請具體指出:一連串行動所構成的「事件」,是否再製或轉化先前的「結構」,而影響後來事件的發生?
(2) 以這本著作為例,請說明歷史敘事除了闡明「A發生所以B發生所以C發生….因此導致Z這樣的結局」之外,是否可以發展出理論化的,整體性的解釋?

第十七週 6/13歷史敘事與比較分析的結合
Ertman, Thomas. 1997. Birth of The Leviathan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 Pp.156-263

【作業】
以Ertman 的著作為例,說明「結構變項比較分析」和「歷史敘事」如何結合,並討論 Ertman方法的成就與限制。
 
參考書目
1. 以下讀本請自行購買或取得:

I. Robert R. Alford著,王志弘譯,2011,好研究怎麼做──從理論、方法、證據構思研究問題,群學(本書請自行閱讀,在第十二週以前讀完全書)
II. 畢恆達,2005,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
III. Putnam, Robert D., 1993, Making Democracy Work: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. . Princeton, NJ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
IV. Sudhir Venkatesh 著,賴盈滿譯,2009,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,台北:遠流
V. 洪伯勳,2010,製造低收入戶─鄉愿福利國家之社會救助官僚實作,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
VI. Annette Lareau. 2011. Unequal Childhoods: Class, Race and Family Life,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; 2 edition
VII. Skocpol, Theda, 劉北成譯,1998[1979],《國家與社會革命》,頁65-225台北:桂冠
VIII. Ertman, Thomas.1997. Birth of The Leviathan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2. 其餘部分編成讀本,請至誠品影印購買。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口頭報告及討論 
30% 
 
2. 
每週作業 
40% 
 
3. 
期中與期末報告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2  課程介紹 
第2週
2/29  研究問題與研究對象的建構 
第3週
3/07  文獻回顧 
第4週
3/14  概念 
第5週
3/21  測量與操作化 
第6週
3/28  深度訪談與田野觀察 
第7週
4/04  春假 
第8週
4/11  田野關係 
第9週
4/18  田野資料的過錄與概念化(碩士論文觀摩) 
第10週
4/25  詮釋與描述 
第11週
5/02  田野寫作:研究名著賞析 
第12週
5/09  歷史社會學導論 
第13週
5/16  鉅視結構比較分析及批評 
第14週
5/23  過程、時間與路徑依賴 
第15週
5/30  結構、事件與歷史敘事 
第16週
6/06  歷史敘事名著賞析 
第17週
6/13  歷史敘事與比較分析的結合